作者
杜高升
文章摘要
目的:分析CT、MR诊断技术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实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48例患者,临床均采取CT和MR检查,整理相关研究数据,讨论CT和MR影像学表现,并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讨论CT和MR诊断准确性。结果: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肿瘤位于胃部者29例(占比60.42%),空肠者11例(占比22.92%),其余患者位于食管;外生型肿瘤患者有23例(占比47.92%),13例患者为内生型(占比27.08%),内外生长型患者有12例(占比25.00%);恶性肿瘤患者有29例(占比60.42%),潜在恶性肿瘤患者有11例(占比22.92%),其余8例患者为良性肿瘤(占比16.67%);通过开展CT和MR检查,对影像学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发现,病灶区域发生坏死、出血、点状钙化;CT检查中恶性肿瘤19例,占比65.52%,良性肿瘤6例,占比75.00,潜在恶性肿瘤6例,占比54.55%,定性准确率在64.58%,而MR检查中恶性肿瘤21例,占比72.92%,良性肿瘤7例,占比87.50,潜在恶性肿瘤7例,占比63.64%,定性准确率在72.92%,两者诊断准确性差异较小(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采取CT和MR诊断技术,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章关键词
CT;MR;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静妮,柴旭强,于志鹏,等.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32(07):1240-1245.
[2] 赵月霞,史清,谭露.应用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0):1888-1890.
[3] 韦利娥,刘永保,万运,等.CT及MR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诊断价值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06):36-38.
[4] 郭莹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与CT联合MR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7):42-44.
[5] 陈哲.64排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0):110-112.
[6] 王燕.增强CT及超声内镜对胃肠道间质瘤术前危险度评估及诊断价值分析[D].兰州大学,2021.
[7] 何蕙香,杜振双,胡清福,等.64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0,23(11):891-893+897.
[8] 程明.64排螺旋CT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2):332-333.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