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宇峰
文章摘要
目的:评估低场强核磁共振成像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80例疑似脑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核磁共振场强分为低场强组(0.35T-0.5T,n=40)和常规场强组(1.5T,n=40),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评分、检查时间及诊断敏感性等指标。结果:低场强组诊断准确率为87.50%,常规场强组为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²=0.556,P=0.456);低场强组图像质量评分为(3.85±0.48)分,低于常规场强组的(4.52±0.39)分(t=6.843,P<0.001);低场强组检查时间(18.65±3.24)min,短于常规场强组的(25.38±4.16)min(t=8.054,P<0.001);低场强组对微小出血灶检出率为72.50%,常规场强组为85.00%(X²=1.905,P=0.168);低场强组对急性期出血诊断敏感性为90.00%,常规场强组为95.00%(X²=0.720,P=0.396)。结论:低场强核磁共振成像在脑出血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虽图像质量略逊于常规场强,但检查时间更短,诊断准确率相当,可作为基层医院脑出血筛查的有效手段。
文章关键词
低场强核磁共振;脑出血;诊断效果;影像学检查;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汪洋.脑动脉狭窄、脑出血、脑梗死诊断中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5(5):060-064.
[2] 陈园园,赵南南,江蒙杰.核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5,49(3):328-331.
[3] 林勇智.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高场强MRI诊断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能[J].中国医药指南,2025,23(4):91-94.
[4] 程琳.出血性脑梗死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4(6):0140-0143.
[5] 郑雄辉,曹春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效能[J].中国民康医学,2024, 36(14):125-127.
[6] 付亚洲.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4,33(8):1398-1400.
[7] 程琳.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9):0045-0048.
[8] 郑彦强.脑卒中合并脑出血患者应用核磁共振进行病情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4(11):009-012.
[9] 刘建光,陆志前,丁亮,李刚,武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灌注加权成像评估脑卒中侧支循环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24(4):421-425.
[10] 姜庆,陈吉妍.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7):196-198.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