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爱双
文章摘要
对于孕产妇而言,围产期抑郁(PD)会给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会严重影响到婴儿的智力发育、心理状况和行为等多个方面。通过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可见,PD和多个方面存在密切联系,涵盖子痫前期、甲状腺病症、产后出血以及糖尿病等,分娩方式、早产与疼痛情况、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因素。此症状作为一种并发症,其在怀孕阶段以及产后阶段最为普遍,对众多女性造成影响,故而,针对孕妇以及产后女性,识别出抑郁倾向或者抑郁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探究产科因素以及PD间存在的联系,以期在减少产科风险的同时,能够使PD情况下降,并延缓其发展进程,基于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积极做好产后抑郁的预防以及治疗工作。
文章关键词
产科因素;围产期抑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 宗子昱,王芬.围产期抑郁障碍产妇妊娠晚期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4,28(10):121-125.
[2] 张娟,宋敏,李国浩,等.围产期妇女不同孕周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相关因素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 2024,56(5):387-391.
[3] 王瑞凤,王英.围产期抑郁对妊娠结局及子代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22):4578-4581.
[4] 马海拢,雷婷婷,李敏,等.孕产妇围产期抑郁高危人群心理求助需求的质性研究[J].军事护理,2024,41(9):29-32.
[5] 林丽萍.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健康之家,2024(16):179-181.
[6] 谭欣林,黄玥,甘艳琼,等.围产期抑郁与焦虑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4,16(9):75-79.
[7] 王志坚,程莱,沈雪琴.孕前体质量、孕期增重等因素对产前抑郁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1):49-54.
[8] 孙晓晴,张爱霞,王瑞,等.围产期抑郁非药物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3,34(5):498-500,封3.
[9] 王文静,庄惠人,黄贤莉,等.孕产妇围产期抑郁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上海护理,2023,23(8):13-19.
[10] 吴晶晶,胡倩,李华凤.围产期焦虑/抑郁与分娩疼痛相关性的研究现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23,19(2):156-161.
[11] 何红,丁永艳,廖小琴.《妇产科护理》出版: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产科实践围产期抑郁症中的应用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3,32(1):后插6.
[12] 胡海萍,王志豪,张琳,等.基于产前社会心理因素的妊娠晚期围产期抑郁障碍的预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5):658-665.
[13] 田梅,李梦赟,张宁芝,等.信息化心身诊疗用于围产期情绪管理对初产妇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 2022,8(16):201-204.
[14] 田梅,李梦赟,张宁芝,等.围产期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婚育与健康,2022,28(13):25-27.
[15] 孙国庆,周金玲,靳西龙.围产期抑郁发病的社会心理和产科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3):317-322.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