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ISSN:2705-098X(P)

EISSN:2705-0505(O)

语言:中文

作者
林 臻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药物与针灸相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主要方法是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61例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在治疗组中予针药混合治疗,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即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功能指标、观察评分。结论,治疗成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西药治疗效果,采用此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优势突出,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文章关键词
针刺;柴陈泽泻汤;颈源性眩晕
参考文献
[1] 周润津,郭昌,庞博,庞智晖,吴智兵,林兴栋.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 Meta 分析[J].时珍国医国 药,2020,31(10):2528-2532. [2] 张云龙,魏雪茹.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3):149-151. [3] 方金,张国妍,焦志宏,勾明会,田伟,张玉辉.针灸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J].世界中医 药,2020,15(14):2159-2162.[4] 刘俊涛,董荣荣,张灵霞.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 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 临床研究,2020,12(06):96-97+115. [5] 宋秀娟,王银宁,赵芳,李国徽,胡莉莉.电热针灸“项七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 志,2019,41(12):1156-1157. [6] 乔红,杜杰,王辉.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对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01):200-202. [7] 戴晓娟.葛根二陈汤治疗痰湿阻滞型颈性眩晕的疗效及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潜在关联研究[J/OL].中医药学 报,2021(11):87-90[2021-11-23]. [8] 韦业,苏晗,刘宏业,黄芳琴,陈广辉.近 5 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3):195-196. [9] 王锡义.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 学,2019,10(12):21-22. [10] 陆倩,王海东,夏毅,闵希瑞,乔飞,韩明霞.针灸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 药,2018,13(12):3130-3133. [11] 李淑芝,任晓娜,王威岩,刘广丽,张琬.头穴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30 例[J].中国中医药科 技,2018,25(04):579-580. [12] 何芬,谢韶东,崔羽.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症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四川中 医,2018,36(06):139-141. [13] 柳宁,田翠丽,焦红蕾,赵博雅,孙立新,王凌芬.加味八珍止眩汤联合针灸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效果分析及对相关生化指标 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36(02):125-127. [14] 任成龙,单希征,王恩彤,陈元星,王宁.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J].北京医 学,2018,40(02):137-140. [15] 妥金芳,杨丹,马火伞,杨瑞萍,郭玉峰.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综合治疗颈性眩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世界中医 药,2017,12(12):3082-3084.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