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小龙
文章摘要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测量方法对平衡下肢长度的效果,旨在预防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现象。方法:选取我院近六年(2015年1月-2021年7月)来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200例患者,均为单侧髋关节疾病。按照回顾临床资料分析,将实施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测量方法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传统测量方法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应用效果(观察并记录双下肢长度,并进行Harris评分,以判断疗效。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双下肢不均衡的患者分别有37例、38例,治疗后,观察组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提高,对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5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通过恢复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旋转中心的距离,可有效预防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并很好的提高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能力,同时还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该测量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文章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平衡方法;Harris评分;满意度;临床意义;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凌睿.SuperPATH 微创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等长控制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4):89-90. [2] 张金山,郑勇强,林振宇,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测量方法的比较[J].中国骨伤,2020,33(11):1012-1016. [3] 李杨,王鑫光,董子漾,等.机器人辅助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位置和下肢长度恢复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 志,2022,102(1):43-48.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