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病中的应用

ISSN:2705-098X(P)

EISSN:2705-0505(O)

语言:中文

作者
李方
文章摘要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而我国的慢性胃病患者的人数正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对于慢性胃病的治疗多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而中医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本文旨在寻找适合慢性胃病患者的药食同源中药和药膳食疗方,为实现慢性胃病的自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关键词
药食同源中药、慢性胃病、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 邵红霞、武俊平、吴琦.重视慢病防控与传染病的防治关联[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8,28(8):561-562. [2] 翁顺珠、林萍.体质与慢性胃病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中医,2013,11,33(11):1844-1846. [3] 隋烨、姜树民.姜树民分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3):30-32. [4] 任玉兰、卢卫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辨治体会[J].光明中医,2021,3,36(5):820-822.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 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6] 美丽、朱懿敏、罗晶等.丁香化学成分、药效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5):222-227. [7] 陈梦雨、刘伟、侴桂新等.山药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0,2,48(2):62-66. [8] 孙琛.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20,18(02):64-65. [9] 卢金清、蔡君龙、戴艺等.白扁豆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2):77-79. [10] 郭倩倩、张晓卫、周暄宣等.龙眼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3):4552-4555. [11] 张爱武、刘乐乐、何学敏等.肉豆蔻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01):85-88. [12] 陈广坤、佟琳、贾思琦等.麦芽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医学报,2021,36(4):743-746。 [13] 刘世军、唐志书、崔春利等.大枣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03):96-100.[14] 徐方方、陈伟英、蔡婉娜等.砂仁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0,15(24):3881-3886. [15] 邓桃妹、彭代银、俞年军等.茯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中草药,2020,51(10):2703-2717. [16] 李亚霖、周芳、曾婷等.药用黄精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9,25(05):86-89. [17] 高健、吕邵娃.人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1.27(01):127-130. [18] 唐,孙思邈原著.药王千金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448. [19] 徐江普.药膳食疗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1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