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 多
文章摘要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科学劳动认知水平,涵养主动劳动情感态度,培育刻苦劳动意志品质,增强劳动实践创新能力。在实践中,高校劳动教育仍然存在着教育主体主导性薄弱、客体的主动性缺失、介体的协同性不足、环体的系统性不够等现实问题。对此,高校应该发挥主体间性,增强劳育实效;回归现实的人,培育劳动自觉;实现具身互动,提升劳育协同;构建实践场域,共享劳育资源。
文章关键词
劳动教育;高校;优化路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01).
[2]习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00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4]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98.
[5]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N].人民日报,2024-01-26(001).
[6]李敏,高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属于生活[J].人民教育,2019(7).
[7]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9]杨大春.感性的诗学:梅洛-庞蒂与法国哲学主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3.
[10]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6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