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子容,胡子昂,潘 建,王志昊
文章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到邻近教育资源丰厚的地区就读,在对15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异地求学青少年学校适应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但会有更高的自我教育期望和感知父母期望,并且更需要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们进一步从个人积极应对挑战、家庭情感支持保障和学校交流融汇文化三个角度探讨了对于异地求学青少年行之有效的支持措施,不仅有助于解决个体问题,也期望能够构建更为包容和多元的教育环境。
文章关键词
异地求学 学校适应 教育期望 自我期望 感知父母期望
参考文献
[1] 程琳. (2010). 父母期望,初中生自我期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河南大学.
[2] 崔娜. (2008). 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西南大学.
[3] 高文书, & 蔚金霞. (2023). 异地中考政策、教育扩展与本地学生的教育获得. 教育经济评论, 8(25–43).
[4] 韩艳云. (2019). 浅谈高中异地就学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高考, 12, 1.
[5] 胡博文. (2021). 异地就读大学对新生学习适应性影响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
[6] 刘芳. (2022).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7] 刘淼淼. (2016). 异地求学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以泸州天立学校为例. 知识窗, 22, 1.
[8] 张惠玲. (2018). 跨文化视角下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休克探究——以异地求学为例. 青年文学家, 6Z, 2.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