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东莞厚街莞草编织研究
ISSN:2737-4297(P)
EISSN:2705-1358(O)
语言:中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乡村文化的核心要素同时,这些文化遗产的维护和应用与乡镇进步紧密相连。本篇文章聚焦于东莞厚街的莞草,阐述其成长历程、现行状况以及在乡村振兴策略中的实际应用意义。文章还概述了莞草的保育与应用的现状并基于具体情形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难题。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促进莞草在农村振兴战略中更有效地发挥其潜能。
[1] 陈凤君,彭小鹏.岭南草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以广东非遗莞草编织为例[J].艺术技,2017,30(08).
[2] 彭人杰,黄时沛.(嘉庆)东莞县志:产物卷[M].不详,见于暨南大学图书馆古籍室藏:线装影印本.1798:380.
[3] 东莞市厚街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厚街镇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424-428.
[4] 李玉彬,熊欢.莞草编织工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07):
[5] 李董会,张若荷,白雅奇等.乡村振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西和麻纸制作技艺为例[J].天津造纸,2022,44(04).
[6] 李亚楠, 平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研究: 以天琴艺术为例[J]. 广西民族研究, 2021(5): 157-164.
[7] 陈志娟, 李治.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对策研究[J]. 农业经济, 2022(5):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