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兆澜
文章摘要
教育是人与人、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而爱则是人类主动而非被动的情感与行动。将教育与爱结合,并非简单将其视为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投射。从爱的艺术以及人类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将教育爱划分为“类母爱”、“职业爱”、“自爱”以及“上帝之爱”四个方面。这种分类有助于具象化教育爱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为当代工业化网络时代下教育活动的师德困境寻找新的生机。通过爱的超越性力量,重新激发教育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的活力,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在当今社会,面对工业化和网络化的挑战,教育者需要以“类母爱”般的关怀和呵护对待学生,引导他们茁壮成长;以“职业爱”之心,尽职尽责地履行教育使命;同时,教育者也拥有“自爱”能力,言传身教教导学生学会自爱;最后,通过体现“上帝之爱”,教育者可以超越功利化,引导学生灵魂朝向人类神圣性事业,实现教育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这种全面的教育爱的理念,有助于教育者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爱的力量,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文章关键词
教育爱;爱;主动性;教育行动
参考文献
[1] 弗洛姆艾.爱的艺术[M].赵正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41.
[3]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龚群,戴扬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41
[4] 柏拉图.会饮篇[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 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7.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