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俊明
文章摘要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之下,体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体育教育作为积极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领域,特别强调促进每个人的全面成长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塑造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加自信,并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能力,这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体育教育不只是关注个人的技能与体能成长,更深入地关心人们的情感和精神品质的建立,从而为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的潜在才能和长处,重视培育其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对幸福的感知。基于这个理念,体育教育能够通过各种锻炼和体育活动,使学子们体验到成就和欢乐,进一步推动其心理健康成长。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递技巧,更是助力学生自我认知和建立自信,这对于心理健康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关键的。将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助力学生更为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压力。
文章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樊三明,李梦欣,田来,等.核心素养导向下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指向与优化策略[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华东师范大学;建平中学;,2023:3.
[2] 郭虹.大学生体育锻炼对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23.
[3] 潘炫.健康中国背景下积极团体体育活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2023年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年会论文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3:4.
[4] 何艳群.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实践策略——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的运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3,33(04):231-232.
[5] 樊剑亮.积极体育教育促进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实践研究[J].体育视野,2021,(24):129-130.
[6] 梁依蕾.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健身气功教学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20.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