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毛雪梅
文章摘要
《教授与疯子》这部电影,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改编,讲述了丘吉尔时期世界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牛津英语词典》诞生的传奇故事。电影从头到尾,以《牛津英语词典》的诞生过程为时间线,连接着两个迥然不同人物,并讲述了他们通过词典编纂实现的梦想与救赎。在影片中,细细品味许多人物的台词,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语言本身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气息,了解到语言所烙印上到独特文化信息,以及感受到语言所散发的能量,即其对于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对影片中人物台词的剖析,浅析影片中所涉及的语言的信息和能量。
文章关键词
语言;信息和能量;历史;文化传承;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 Ngugi Wa Thiong'O. Homecoming: Towards a National Culture [M].London: Heinemann,1972 : 282-290.
[2] 陈江梦.中西文字的差异表现——在文化传承中的不同作用[J].商界论坛.2012,(07):175-176.
[3] 曹志耘.文化传承离不开语言传承[J].语言战略研究,2023,8(06):1.
[4] 龙坪.像词典一样追忆20世纪[J].南风窗,2008(20):93.
[5] (美)塞蒙·温切斯特著;杨传纬译.教授与疯子[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6] 王涛.语言文化与殖民教育——以《在我批复中的城堡中》为例[J].文学教育.2010,11:108-109
[7]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8] 张俊萍.《教授与疯子》解读[J].名作欣赏,2005,(12):80-82.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