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楚君
文章摘要
本文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针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如何构建的问题,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构建了递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并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际出发,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与改进教学模式,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广泛学科知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文章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工科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学科交叉融合
参考文献
[1] 刘坤;刘鑫桥;李妍.教育数字化下的新工科新形态教学资源——逻辑内涵、要素特征与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4):22-26+99.
[2] 孙洪波.“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应用型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3,(09):147-15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3/t20180329_331767.html.
[5]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2/s3860/201810/t20181017_351890.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606/2019/tqh20191031/sfcl/201910/t20191031_406260.html.
[7] 孙冬璞,唐远新,林克正.“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33):53-56.
[8] 魏先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2):92-96.
[9] 陈洪敏.基于1+X证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设计[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4):128-129.
[10] 桂小林,何钦铭,王移芝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J].计算机教育,2022(11):20-24.
[11] Niu Q,Lin H,Ni Z,et al.Hierarchical Cultiv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Based on College Computer Course[J].Adult and Higher Education,2022,4(13).
[12] Renza C,Donatella M,Cecilia M V.Analysing Computer Science Courses over Time[J].Data,2022,7(2).
[13] 常大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教学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4):190-191.
[14] 祝园园,叶茫,彭敏.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知识图谱构建及可视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3,35(04):254-256.
[15] 黄秀竹.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融合与协同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1):330-332.
[16] 张水平,王海晖,刘黎志等.面向能力培养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课程体系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2,24(14):95-97.
[17] 刘黎志,章瑾,张水平.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福建电脑,2022,38(03):41-44.
[18] 邬雄,王宇.OBE理念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04):112-113.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