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与挑战

ISSN:2737-4297(P)

EISSN:2705-1358(O)

语言:中文

作者
车泓仪
文章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发布后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在催生着教育领域的新形态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教学观念。对以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技能为目的的科学学科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为科学课程教学赋能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激发下,科学课程教学焕发了新的潜能的同时,在二者相互融合的情况之下,教师和教育机构应该警惕其在教学态度上、教学方法上、教学评价上和师生交往方面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教育机构应该通过完善教师教学方法和优化科学教师培训内容和评价体系等方式来应对挑战。
文章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教师
参考文献
[1] “汉语盘点 2023”年度字词揭晓[J].语言战略研究,2024,9(01):2. [2] 严昊,刘禹良,金连文等.类 ChatGPT 大模型发展、应用和前景[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23,28(09):2749-2762. [3] 人民日报.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创新[EB/OL](2022-12-22)[2024-1-23]. [4] 祝智庭,戴岭.设计智慧驱动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向度、指导原则和实践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12-24. [5] 戴岭,赵晓伟,祝智庭.智慧问学:基于 ChatGPT 的对话式学习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06):42-51+111. [6] 张亚洲,王梦遥,戎璐等.ChatGPT 可否充当情感专家?调查其在情感与隐喻分析的潜力[J/OL].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1[2024-01-23]. [7] ChatGPT:five priorities for research.[J].van Dis Eva A M;Bollen Johan;Zuidema Willem;van Rooij Robert;Bockting. [8] Baidoo-Anu D,Ansah L O.Education in the era of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ChatGPT in promo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AI,2023,7(1):52-62. [9] 车万翔,窦志成,冯岩松等.大模型时代的自然语言处理:挑战、机遇与发展[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23,53(09):1645-168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3-05-26)[2024-1-23]. [11] 王一岩,郑永和.智能时代个性化学习的现实困境、意蕴重构与模型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03):28-35. [12] 柴唤友,刘三女牙,康令云等.教育大数据采集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J].大数据,2020,6(06):14-25. [13] 史加祥.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变革与坚守[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4):120-125. [14] 刘铁芳,罗明.作为教学方式的对话:意蕴及其可能性[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3):89-94+110. [15] 郑永和,杨宣洋,王晶莹等.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影响与建议:基于 31 个省份的大规模调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4):1-21. [16] 朱旭东,张军.我国科学教师队伍的突出问题与解决路径[J].教育家,2023,(48):10-1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