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ISSN:2811-051X(P)

EISSN:2811-0781(O)

语言:中文

作者
黄凌凤,卫 兵
文章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EMT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策略。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100名EMT患者与100名健康对照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菌群组成。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两组间的菌群差异及其与EMT发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EMT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特定的菌群如厚壁菌门显著增多。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菌群的变化与EMT的病理特征有显著关联。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肠道菌群的失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来预防或治疗EMT的可能性。
文章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肠道菌群;发病机制;高通量测序;菌群多样性
参考文献
[1]侯梦卉,李莹,张清钥,等.基于微生态失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病机制及中药干预治疗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24,41(04):537-544. [2]黄维,刘亚,王萍,等.益生菌颗粒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效果及对妊娠的影响[J].转化医学杂志,2024,13(01):101-105. [3]刘晓.HIF-1α、FoxM1及E-cad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23. [4]燕淑敏.大肠杆菌通过诱导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极化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生长[D].山东大学,2023. [5]马颖,黄思霞,黄柳菁,等.微生物组学——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学研究新方向[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24):3027-303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