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出血性中风后痰瘀痹阻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 中西医结合护理

ISSN:2811-051X(P)

EISSN:2811-0781(O)

语言:中文

作者
伍代弟,王会碧,覃 月,戴 莉
文章摘要
总结1例中风后痰瘀痹阻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气管切开护理、胃造瘘护理和中医的辅助疗法,如药棒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穴位埋针、中药内服、情志护理。通过为期30天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患者肺部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肢体功能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文章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痰瘀痹阻证;肺部感染;中西医护理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等.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2]洪怡瑜,梁婉怡,朱玉存,等.脑卒中相关肺炎外周血 CD200/CD200R1 通路及 CD147 表达对病情评估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21,31(10):1527-1531. [3]李丽绚,王洁,刘义锋,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21,31(03):395-398. [4]杨群,刘瑾,李佳.清金化痰汤联合集束化综合干预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后肺部感染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 育,2024,22(02):121-124. [5]行君.1 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35-36. [6]黄云,黄鹂,兰玉兰.中医特色护理药棒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05):92-94. [7]罗坚女,金国军.足三里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3):1611-1612. [8]陈琛,王雅惠,王丽萍,等.阳陵泉穴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21,40(06):666-669. [9]蒋珊, 严正平与王燕, 中医揿针疗法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外医学研 究,2022.20(17):第 5-8 页. [10]曾俊睿,马志毅,沈峰.探意外关[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02):55-57. [11]余豹,周红光.太冲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12):2260-2263. [12]余梦妍与邱奇婵,穴位贴敷中医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干预价值.吉林医学,2023.44(03):第 839-842 页. [13]张桦栋与赵龙,益气润肺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河南医学研究,2022.31(22):第 4174-4177 页. [14]王小莉,揿针联合常规医护措施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新中医,2020.52(12):第 177-180 页. [15]杨彧婷,童伯瑛,游世晶.列缺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24,43(01):128-131. [16]王敏.膏盲穴 用治广泛,扶正补虚[J].中医健康养生,2021,7(10):48-50. [17]闫菁,胡霞,唐宏图,等.上巨虚治病理论依据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11):94-97. [18]丁瑞丛等,涤痰汤源流探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3):第 308-309+314 页. [19]刘慧慧, 刘建和与程丑夫,程丑夫辨治中风后遗症经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12):第 130-132 页. [20]唐照琦,李彪,王秋红,等.胆南星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相关复方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0,31(12):1523-1527. [21]宋雪,刘思佳,樊建,等.基于炙甘草与生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差异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9):114-117+159. [22]黄梅,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中华养生保健, 2023. 41(04): 第 139-142 页. [23]谷力荣,郭晓贺,屈博涵,等.手指操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4,21(05):668-674. [24]王松鹤,周笑非与张亚丽,千金苇茎汤合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研究.新中医,2024.56(08):第 51-56 页.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