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健民
文章摘要
河道整治工程中生态护岸结构的设计优化是提升河流生态功能与工程稳定性的关键路径。传统刚性护岸存在生态适应性差、结构脆弱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的综合需求。通过引入生态优先理念,优化护岸材料与结构形式,构建柔性、多孔、植被融合的护岸体系,能够有效增强水陆生态交互、改善水质环境并提升生物多样性。结合多目标协同设计实践,验证了优化护岸在典型河段中的综合效益。未来护岸工程将朝着智能化、模块化与生态复合型方向发展,为实现人水和谐提供技术支持。
文章关键词
生态护岸;结构设计优化;河道整治;生态效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刘志强.河道生态护岸结构优化与生态修复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3,29(4):56-60.
[2] 陈国栋.基于生态理念的护岸工程设计方法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22,42(3):112-117.
[3] 孙建明.生态型护岸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8):78-82.
[4] 黄文杰.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坡材料选择与结构优化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0,(5):45-49.
[5] 赵振宇.生态护岸结构对水体自净能力影响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3,48(2):90-94.
[6] 高俊峰.河流生态修复中护岸设计关键技术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22,42(6):101-106.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