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 晓
文章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的迅猛变化,在较短的时间里,城市的历史肌理和文化记忆在不断的消逝,很多建筑文化遗产逐渐丢失了本来的价值和意义。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研究青岛独具特色的传统历史建筑,并建立完善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体系及设计实践至关重要。在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因此,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笔者计划以青岛特色历史建筑大鲍岛活态博物馆为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创新研究。
文章关键词
大鲍岛;活态博物馆;非遗传承
参考文献
[1] 方李莉. 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 [J]. 民族艺术, 2009, (02): 42-52+67.
[2] 单霁翔. 民俗博物馆建设与非物质遗产保护 [J]. 民俗研究, 2014, (02): 46-54.
[3] 王天航,张若晨. 从静态到活态:生态博物馆视域下的乡土建筑遗产保护 [J]. 建筑与文化, 2020, (10): 205-207.
[4] 但文红,刘彦随,黄娟,等. 生态博物馆本土化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以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建设为例 [J]. 贵州民族研究, 2009, 29 (03): 47-52.
[5] 张瑜,牟炯澄. 青岛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为例 [J]. 城市建筑, 2024, 21 (08): 84-87.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