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蒋帷炬
文章摘要
本文以重庆市R机构的J项目为背景,探讨了项目制运行模式下社会工作的实践困境。项目制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旨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高效率和质量。然而,实践中却面临行政化倾向、专业能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专业价值边缘化等困境。这些难点削弱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灵活性,限制了服务的有效性,影响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和服务质量。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改善对策,旨在优化项目制运行,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实现专业价值的最大化。
文章关键词
项目制;社会工作;实践困境
参考文献
[1] 刘丽娟,王恩见.双重治理逻辑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运作困境及对策[J].社会建设,2021,8(03):73-84.
[2] 卫小将.融合与拓展:中国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2):52-56+126.
[3] 农泽西,王春.虚实之间:社会服务机构的项目实践逻辑——基于 S 市社会服务项目的观察[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38(02):156-165.
[4] 张威.社会工作能否标准化和指标化?——兼论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与科学属性[J].社会工作,2017(01):3-12+108.
[5] 邹珊珊,黄叶青,杨蓓蕾.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目标置换研究——基于多重逻辑的分析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06):75-88+102.
[6] 方英.有边界的合作:项目制下社会工作机构与街道办、居委会的新型关系[J].社会科学文摘,2020(10):56-58.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