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萨其日
文章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二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蒙古包营造技艺文化积淀深厚,形体表现和营造技艺丰富,是其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但面临传承后继乏人,传播效果不佳,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应挖掘其价值,激活原动力,提升传播力,加强宣传。在融合创新中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动力活力,推动文化新辉煌。
文章关键词
住居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12371cn/2022/10/25.
[2] 额尔德木图.蒙古包建筑史:13 至 20 世纪中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3] 张彤.蒙古包溯源[J].文物界,2001(6):52-56.
[4] 阿拉腾敖德.蒙古族建筑德谱系学与类型学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4.
[5] 彭大雅.黑鞑事略[M].长沙:商务印书馆,1937:3.
[6] 孟春荣,田嘉欣.历史考究视角下蒙古包溯源研究[A].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2023 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包营造技艺数字化保护与应用平台建构”编号:2023YFS0005.
[7] 杨静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研究及对策分析[A].河南社会科学,2024(4);32-4. [8] 陈俊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8/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