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彭思媛,张思涵,任钰琴
文章摘要
秦腔戏曲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探索如何发挥秦腔“高台教化”的功能,以“儿童早教机”这一教育媒介,有效传承和创新秦腔的传播形态,丰富我国的儿童文创产品。本文提出秦腔早教机的设计原则:以功能设计为主、突出趣味性、演绎故事性,对秦腔早教机进行了详细的创意构想,包括命名、功能、外观造型、材质工艺、包装等。本文强调了秦腔早教机在3-6岁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是连接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儿童教育的桥梁。
文章关键词
秦腔;儿童早教机;创意设计;戏曲文化;儿童文创产品
参考文献
[1] 闫晓,张淑华.秦腔的创意化保护与发展思路探析.美与时代(下),2020,(01):68-70.
[2] 刘明辉.3-6 周岁儿童早教机的创新外观设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 舒朵朵.论秦腔戏曲表演艺术与传承发展[J].戏剧之家,2024,(06):27-29.
[4] 吴荔红.理解《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握幼儿社会教育的特性[J].福建教育,2013,(20):58-60.
[5] 孙喜盈,张悦,李丹.人工智能早教机的外观设计与制作[J].纺织报告,2019,(12):51-52.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