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诞生与民族认同机制探究——文学生成机制的福柯式解读

ISSN:3041-0630(P)

EISSN:3041-0606(0)

语言:中文

作者
张玉娟
文章摘要
在《词与物》中,福柯关于“人之诞生”的论述引发了关于语文学与文学概念及其形式的生成机制的探讨。语文学的建立既形成了一种语言对象化的历史趋势,又间接促成了“文学”的诞生;而文学的诞生,一方面呈现了一种语言自我指涉的情境与主体意志的生成,另一方面,也直接引发了关于民族性及民族身份认同机制的探讨。
文章关键词
语文学;文学;民族性认同
参考文献
[1] 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16 年,第 307 页. [2] 张锦:《福柯的“异托邦”思想与比较文学方法论新探》,载于《跨文化对话》,乐黛云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3 年,第 176 页. [3] 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16 年,第 310 页. [4] 张锦:《福柯的“异托邦”思想与比较文学方法论新探》,载于《跨文化对话》,乐黛云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3 年,第 177 页. [5] 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16 年,第 326 页. [6] 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第 17 页. [7]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125 页.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