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赋能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对外传播对策研究——以秦汉瓦当为例

ISSN:3041-0606(P)

EISSN:3041-0630(O)

语言:中文

作者
李诗雨
文章摘要
秦汉瓦当作为陕西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其别具一格的形态设计、纹饰图案及铭文内容,不仅展现了我国传统工艺技术的精髓,更折射出陕西古代社会的文化密码和深厚的历史传承。但秦汉瓦当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存在外译质量较差、传播技术限制与传播方式单一、市场与受众认知有限等现实问题。本文旨在研究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秦汉瓦当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提升秦汉瓦当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将AIGC技术与瓦当文化翻译和传播有机结合和协同创新生态下的瓦当文化IP开发,可有效增强秦汉瓦当文化的对外传播效度。本研究为秦汉瓦当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也对传播中国文化遗产具有借鉴意义。
文章关键词
AIGC;秦汉瓦当文化;对外传播;文化翻译
参考文献
[1] 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49. [2] 杜若飞.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科技与创新,2022,(01):114-117. [3] 刘倩倩.识解理论视角下故宫博物院文物解说词的英译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22):145-147. [4] 任政.汉代瓦当装饰图案的文化内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3,(24):43-45. [5] 赵冬.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博物馆中的运用研究[J].参花(下),2023(7):71-73. [6] 李营,李佳欣.基于 AIGC 技术的传统瓦当数字化产品设计研究[J].佛山陶瓷,2024,34(10):54-56. [7] 牛金梁,高迎刚.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的赋权空间及其治理逻辑——以古代壁画为分析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04):103-108. [8] 李丽辉,靳桂琳.基于 AR 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21-128. [9] 杨晗.基于 VR 技术的数字化博物馆设计与运用[J].丝网印刷,2023(10):77-79. [10] 周明.探索“博物馆+元宇宙”的展教新生态: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2):21-27. [11] 聂梦阳.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加强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汉字文化,2021,(04):132-133.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