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字体设计中的皮尔斯符号过程——以“实验字体”教学实践为例

ISSN:3041-0630(P)

EISSN:3041-0606(O)

语言:中文

作者
沈红玲
文章摘要
本文以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 S. Peirce)的符号三元理论(符号-对象-解释者)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广告设计专业“实验字体”课程(40课时)的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分析与访谈,探讨创意字体如何在“形式”(sign)、“对象”(object)与“解释者”(interpretant)的动态互动中生成意义。研究发现:1.实验字体的“形式”突破传统字形规则,通过材料、工艺与跨媒介技术成为“自我指涉”的符号;2.“对象”从静态的“文字概念”扩展为多元的“主题语境”(如时间、文化记忆),学生通过材料实验将抽象对象“具身化”;3.“解释者”的参与被教学情境重构,教师-学生-观者的多重解释循环使字体意义持续“延迟”(德里达),形成“教学-设计”协同的符号生态系统。本研究为符号学与设计教育的跨学科对话提供了微观案例,并提出“教学符号学”作为设计方法论的新可能。
文章关键词
创意字体;皮尔斯符号学;字体教学;符号转译
参考文献
[1] Peirce,C.S.(1931-1958).Collected Paper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王雪皎.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图标跨文化包容设计模型研究[J].包装工程,2024,45(22):259-265+370. [3] 张松.数字时代非数字手法的实验字体表现特征[J].艺术研究,2023,(02):166-169. [4] 曹方.篆来转去:关于篆体字设计的实验性教学[J].装饰,2023,(02):47-51. [5] 赵珂言.五感联觉概念下的实验性字体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22. [6] 张雯.高校教学中字体设计实用性教学刍议[J].美与时代(上),2010,(03):111-113. [7] 雷青.在字体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字体情感因素[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294-295.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