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

ISSN:3041-0630(P)

EISSN:3041-0606(O)

语言:中文

作者
谢登琴
文章摘要
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及区位熵测度了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效能是主要推动力,绿色发展水平也稳步提升。核密度曲线分析表明,地区间发展差异逐渐缩小,高发展水平区域正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扩展。②全局空间格局分析显示,农业新质生产力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性随时间减弱,区域均衡化趋势增强。局域空间格局中,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长期存在。③驱动因素方面,科技创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因素,而绿色发展为负向驱动因素,化肥、农药过度使用是主要制约因素。
文章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时空演变;驱动因素;区域差异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姣玉,徐政.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审视、逻辑透析与实践路径[J].新疆社会科学,2024,(1). [2] 乔榛.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术语革命[J].学习与探索,2024,(1). [3] 李政,廖晓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14(6). [4] 王珏,王荣基.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1). [5] 刘志彪,凌永辉,孙瑞东.新质生产力下产业发展方向与战略——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3,(11). [6] 王琴梅,杨军鸽.数字新质生产力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6). [7] 刘长全.颠覆性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J].学习与探索,2023,(8). [8] 赵峰,季雷.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和制度保障机制[J].学习与探索,2024,(1). [9] 钟晓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测度与时空特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3,(7). [10] 李强,刘冬梅.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研究——基于 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 (7).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