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雪珂
文章摘要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使用2000-2023年我国西南重庆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使用Kernel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其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西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增速为3.15%。同时,5个省市区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阶梯度差异,其中重庆地区发展水平最高,而西藏地区发展水平最低,发展水平平均得分最高的重庆、贵州显著高于其他三省,云南和西藏发展相对滞后。(2)五大区域核密度曲线呈现随时间变化逐步向右移动的趋势,表明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00-2023年核密度呈多峰形态,表现出现多极化趋势,即区域内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3)导致西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区域间差异。
文章关键词
乡村振兴;熵权法;区域差异;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动态演进
参考文献
[1] 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16.
[2] 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3 期.
[3] 许彩玲,李建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思考[J].经济学家,2019(1):96-103.
[4] 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 年第 6 期.
[5] 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地理研究,2018,37(11):2127-2140.
[6] 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 年第 4 期.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