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公园:西式造园的本土化实践

ISSN:3041-0630(P)

EISSN:3041-0606(O)

语言:中文

作者
叶宝婷
文章摘要
作为广州首个免费开放的公园,广州第一公园的规划设计本质上是西方古典主义文化的本土化实践。本文以西方古典主义文化的引入、功能重构与纪念性转译为脉络,梳理公园从西式生活设施到承载国家理想的纪念性公共空间的转型历程。以第一公园为研究个案,通过分析其空间布局、西方造园艺术的移植及本土文化艺术装置的规划设计,阐释造园艺术推动国家想象共同体建构的深层逻辑,为近代城市空间规划史与公共艺术教育研究提供思路。
文章关键词
广州第一公园;西方古典主义;本土化;纪念性空间
参考文献
[1] 彭长歆.现代性·地方性: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28-40,43-48,49,54-56. [2]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文艺研究所,粤海风杂志社等.星槎万里广州十三行故事[M].广州:粤海风杂志社,2021(10):109. [3] 王河.岭南建筑学派[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09):36-40. [4] 王美怡.广州历史研究第 1 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08):140. [5]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中国近代建筑史第 2 卷摩登时代世界现代建筑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06):42,55-56,77-79,99, [6] 萧默.伟大的建筑革命:西方近代、现代与当代建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7] Canton's New Maloos[J].The Far Eastern Review,1922(1):22. [8] 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民国人物与广州城市发展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12):228. [9] 孙科.孙科文集第 1 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223. [10]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孙中山全集第 7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115. [11]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孙中山全集第 6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308. [12] 林云陔.市政与二十世纪之国家,建设第 1 卷[M].广州:广州市政府,1919. [13] 《一件布告广州市政工所规划情形以促进行》,《筹议市政公所》,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全宗号 24;目录号 4;案卷号 416. [14]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N].广州市市政府,(第 38 期),1921,11.14. [15] (日)白幡洋三郎著;李伟,南城译.近代都市公园史欧化的源流[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11):25,35,74-76. [16] 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8. [17] 薛颖.美国布扎教育对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影响--以康奈尔大学吕彦直、杨锡宗为例[J].南方建筑,2020(1).
Full Text: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