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型导师制保障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ISSN:2705-0998(P)

EISSN:2705-0513(O)

语言:中文

作者
田海艳,张 平,宋 博,鲁光明,高宇彤
文章摘要
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科姆首次提出了导师制,并在英国各个大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到1634年,牛津大学才正式确立了导师制,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有一名导师,并且必须经过系主任和校长的批准才能任命。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导师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在我国的科研院校中,大学生导师制也已初露端倪。
文章关键词
协同型;导师制;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珞晶,杨鑫,李鑫.牛津剑桥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借鉴[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41(2):75-81. [2] 林健.深入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组织和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18-31. [3] 潘锋,肖文,钱政.研究型大学专业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20-21. [4] 张为,郑敏利.工科“双一流”建设核心与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3):48-50. [5] 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内涵、运行模式和制度保障[J].中国高等教育,2017,(6):58-60. [6] 王军,李大鹏.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与新时期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4):55-58.
Full Text:
DOI